甘肃到关岭:一位政协委员的千里求医路与新生
近日,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丁目迪在经历从甘肃到北京、上海等地长达三年的轮椅辗转求医后,于关岭迎来重大转机。通过接受当地引进的四川中医名家于荣光的民族疗法治疗,其病情取得突破性改善,已可下床独立行走。这一显著成效,既是民间医术精湛生动的体现,也是关岭自治县以“三顾茅庐”之心引才育才、全力推动“医养+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关岭自治县妇幼保健院中医诊室里,前来求医治疗的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丁目迪正在复查。谁能想到,这位如今能正常交流、自主行走的患者,此前因脑梗已经在轮椅上度过了整整三年,辗转多地求医均未获得理想疗效。
“我的病在甘肃没有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去到上海、北京以及兰州医院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偶然听说于荣光医生到关岭县了,我就立马赶过来。对我来说效果很好。治疗前我行走不便,现在已经基本能正常行走了,治疗效果确实好。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丁目迪告诉记者。
于荣光夫妇是关岭有关部门“三顾茅庐”从四川引进的民族医,凭借家传药方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效治疗了众多疑难病症患者。
“丁委员刚来的时候是坐在轮椅上,说话也不清晰。我们用祖传的药方为他进行治疗,他现在已经能独立行走,不需要轮椅辅助,语言流畅、表达清晰。”民族医于荣光介绍道。
“康养旅居要加上适当的医养,才能够达到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的目的,希望能够让关岭成为全国的康养+医养的旅居圣地。”民族医、于氏传承志愿者倪赛珍表示。
丁目迪的成功康复,不仅为他个人带来了新生,也让同行人员深切感受到关岭“医养+康养”服务的扎实能力,并对关岭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与精湛中医技艺相结合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给予高度认可。
“来到关岭,最大感受就是周边的生态环境非常好,还有民族医等。”北京旅客说道。

康复后的丁目迪来到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参观,对关岭自治县积极引才育才、大力发展道地药材产业,以及深入推进中医民族医传承创新所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他主动表示,愿为关岭中医与中药材的推广贡献力量。
“咱关岭的人非常亲切,我们希望能尽一些微薄的力量,把关岭的道地药材,关岭的中医、民族医,传播到甘肃,传播到全国以及国外。”丁目迪说道。